娘无法,只得第一时间把这事给赵氏说了。
要是他醒着,肯定就能解答这个问题:在吃到米糊的那一刹那,他想起来了,哦,吃饭,人是可以吃饭的。
岑老太太洗净手把文哥儿接过去,小心地掰开文哥儿嘴摸了摸他的牙床,笑着说:“你瞧,牙床这儿的,可能再过个把月就能颗牙来了,我们文哥儿是大孩了,你不用太担心。”
她比丈夫小了二十来岁,刚知自己要嫁给人当续弦时还担心丈夫是不是和她爹那些朋友那样大腹便便,嫁过来后才知丈夫不仅英俊儒雅,学问还一等一的好。
赵氏专心致意地把米糊喂完了,才发现丈夫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旁边坐了。
赵氏被岑老太太这般一安抚,心中安定了不少,见文哥儿还睡得老沉,也洗净手试着摸了摸那小小的牙床。
光是中举后能免除的赋役便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
不过赵氏对比自己大好几的岑老太太很是信服,从岑老太太那听了一耳朵育儿经验后便安安心心抱着文哥儿回去了。
现在既然已经意识到这件事,他自然没法再像个真正的娃娃那样无忧无虑地喝。
对这样的丈夫,赵氏心中自然是喜的,忙朝王华喊了一声“夫君”,又顺势把文哥儿不愿喝的事与王华讲了。
甚至还有不少乡绅富“自愿”“无偿”资助士家。
他连王守仁这么个糟心儿都顺利养大踢去成亲,难还怕这么个牙都没来的半大娃娃不成?
随着月份增,文哥儿神
明朝官员俸禄不,当官光拿俸禄确实很难把日过好,可朝廷许给读书人的好是多不胜数的。
,想着给文哥儿也尝尝味,没想到文哥儿直接吃光米糊就睡了,醒来后也不喝,就要吃那米糊。
傍晚王华回府,很快从岑老太太那得知文哥儿今天的“绝”行为。
王华虽是三个孩的爹,对养儿育女却着实没什么经验,只宽:“左右也是要戒的,早些也无妨。你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只去问母亲,我们兄弟三个还有仁哥儿都是母亲一手带大的。”
岑老太太到底是活了许多年的老人家,见多识广,养孩也颇有一,不吃有不吃的养法,尤其她们现在手宽裕,米糊可以得更细些。
他上有个兄,底有个弟弟,照理说奉养双亲该是兄的事,不过他中状元后便成了家里的主心骨,双亲自然也被他接到边照料。
赵氏与娘一起哄了半天,都无计可施,只得端来碗米糊把文哥儿喂饱了,才去向岑老太太讨教经验。
王家从前手还算有余钱,但没过当官的,王华算是个“布衣状元”。
在此之前,他都是遵循本能无知无觉地吃了睡睡了吃,本没行过这方面的思考。
王华便是这些优待政策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
这时候的文哥儿已经睡了。
他撩袍坐到一旁,颇觉有趣地打量着吃得眯起了的文哥儿,心里倒没太多担忧。
事实上她本摸不什么不同来。
他见文哥儿吃饱后有神,伸手把文哥儿抱了过去。
不然哪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走科举这条路?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一页继续阅读---->>>
这在明朝是很常见的,别说家里了个状元了,就算是同乡个士,也有不少人跑来“沾光”。
王华转回去看儿,正好瞧见赵氏在喂文哥儿吃米糊,还喂得分外专心,连丈夫回来了都没发现。
岑老太太也觉得稀奇,别家小孩都是哭着喊着不要戒,怎地到她们家这小上就反过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